1)第574章王允的策划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方稳定,高顺承诺不进攻朝廷,李儒非常放心。

  后来高顺裁撤扬州、豫州、楚州的军队,要么就地安置为民,要么调至北方,李儒更加放心。

  现在长沙等几郡,百姓数量庞大,但是土地面积有限,产出有限,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和朝廷,非常艰难,即便高顺势力继续与他们进行贸易,他们也没有多少金钱可购买粮食。

  于是在安全之后,李儒决定裁兵,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

  对西凉诸人来说还好办,他们利益一体,只是把老弱病残和外地籍的士兵遣散为民便可,执行的非常顺利;那些老弱也希望为民,他们也不愿意继续从军了,有了耕地,南方随便种点粮食就够吃的,比冒着生命危险从军强多了。

  要知道接下来的战争只能生在朝廷与魏公之间,这些士兵也不傻,他们认为,朝廷绝非魏公的对手,被裁剪下来,等于保住了一条小命。再说了,裁减下来的汉人,不同于西凉兵,皆为穷苦人家出身,他们在从军前就能非常熟练的耕作。

  让李儒犯难的是吕布,现在吕布加上魏续,总共有四万多官兵,若是按照西凉诸人的做法,将被淘汰掉三分之一的士兵,则只剩下两万多人,这让吕布难以接受。在乱世,只有手中的刀和身后的士兵才是他们的依靠,没有了士兵,他们什么都不是。

  李儒派人与吕布沟通几次,皆被吕布蛮横的拒绝了;吕布武人,生长于边郡,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性格直来直往。

  李儒非常生气,却无可奈何,这时候绝不能生内乱,否则,若是高顺借机平叛,派大军前来,最终吃亏的还是他李儒和西凉一系。

  这时,王允等人却欣喜若狂,终于有让吕布与李儒翻脸的机会了,只要吕布加入他们势力,便能轻松斩杀李儒,控制朝廷,他们便是朝廷再造的功臣,必会青史留名,且吕布一莽夫,那懂得处理朝政?最终大权还是落在他们文人手中。

  李儒虽然完全继承了董卓的遗产,但是他的威信和控制力却不能与董卓相比;简单的说,吕布对董卓尚且有一点畏惧之心,对李儒却是完全的有恃无恐,敢于明目张胆的拒绝李儒的要求,这在董卓在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王允等人正是现了吕布的变化,感觉有可乘之机,所以又主动联系;这时的王允,从高顺裁撤周围官兵的信息中判断,即便他除去李儒,高顺也不会插手朝廷事务。

  与此相同的是北军也被要求裁撤士兵,北军本身人数就不多,每校皆不满千人,若是再裁撤,那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他们也是被王允积极拉拢的对象。

  而且,在王允的策划下,有让这些人联合的倾向。

  不仅如此,那些西凉军官也开始对李儒产生了严重的不满,仅仅裁撤了自己的军队,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