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9章皇帝的决定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担。

  有人反对道:“如此的话扬州将被分割为两部分,东部四郡与西部两郡的联系将非常弱了,不便于管理。”

  皇帝决定道:“既然如此,把豫章郡和庐陵郡皆划归皇祖父养兵;把福建郡从广州划归扬州,促进福建郡的发展。”这样的话连广州都安全稳定了。

  众朝臣无人敢反对,否则不仅得罪了皇帝,还得罪了高顺,看看高伟所带来的兵马,皆比御林军都雄壮,以高顺的新胜之师,魏国无人能敌,也没人敢造次。

  于是,皇帝书家信一封,并派太子替他前去拜见、迎接皇曾祖父。

  令庐江郡郡治从皖县搬迁至舒县,并把组建两郡以及从扬州划出丹阳郡、豫章郡和庐陵郡的圣旨传达至相关州郡县,提前做好迎接准备。

  太子在兖州州治定陶城与高顺会和;太子带来了大量的钱粮犒军。

  高顺首先查看太子属性,智力82,武力值65,对二十多岁的人来说已是难得的属性了;他对属性有遗传已确定不疑了。

  不过他疑惑的是为什么才传两代皇帝,就令大族有崛起的倾向?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高顺如同以往,把他的智力提升到95.。

  太子也被高顺年轻的外表所震惊,看上去比他的父皇还年轻,若是不说年龄,无人相信他已有百岁高龄。

  接着他看完皇帝写的家信,高顺对此无异议,王国就王国吧,他已对这些虚名已不甚在意了,有地方安置这十几万官兵就好。

  随后,高顺详细咨询了朝中之事。

  现在受重用的是许家、孔家、桓家、钟家、卫家等,武将世家已全部被排除在外,还是儒家掌权,怪不得大族实力依然强大。

  高顺也暗自庆幸在外建立了如此多的封国,只要有活不下去的百姓,他们便选择了迁移,而不是卖身为奴,这导致这些家族虽有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大;他相信,有如此多的封国来转嫁国内的矛盾,魏国的统治至少能延续几百年甚至千年。

  汉人的统治只有长期的稳固,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传播。

  太子咨询高顺道:“皇曾祖父,王城立在何处为宜?”

  高顺想了一下后说道:“我欲设一新城,位置在江北,此前暂住皖城;至于建成的费用等就不需要朝廷操心了。”

  接下来,是高顺的其他几个儿子的后辈前来拜访。

  高顺对他们已无印象了,都是曾孙或者玄孙的辈分,只能按照儿子的排序来辨别他们的后人;派来的皆为世子,高顺依次查看他们的属性,都不错,若非帝王之后,他们完全能胜任州郡官员之职。

  只是他们皆为高顺几代之后的后人了,让他找不到亲情的感觉,加上众人中规中矩的,让高顺感觉更是无趣,只是应付了事。

  其后是李强、马贵等人的后辈前来拜见。

  李强等人的归来,让他们的家族获得了主心骨;高顺也从中了解到,这些家族虽然被排除在朝廷中枢之外,然而在地方上依然有很强的实力,对维护魏国的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见到后人,李强等人虽然看上去很开心,但是感觉却与高顺一致。

  事后众人谈起,皆感叹年龄太大了未必是好事,妻子儿女走在自己之前,感觉只会越来越孤单,所以他们宁愿与高顺待在一起,也不愿意与他们的曾孙、玄孙们一起生活,太无趣了。

  最后是礼节性的接见了众多沾亲带故的家族,比如甄家、糜家、黄家、蔡家等。

  他们皆被高顺与李强等人年轻的外表、健硕的身体所震惊。

  消息随之传遍天下,这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也是人们最喜欢谈论的话题。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