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五章 不忘初心_重生就得支棱起来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咖啡馆都承担了这种功能。这种在家庭和职场之外的“第三空间”越来越被社会所需要。

  霍华德被这个概念所打动,找到了星巴克的转型之路,并且将“第三空间”做的远比别人更好,所以他成功了。

  星巴克的经营侧重点随即发生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将咖啡豆的销售额作为门店绩效考核的绝对重心。增加了更多的营业面积,更多的桌椅。将店面内部装修和陈设乃至味道、音乐所营造的舒适度,作为星巴克开店时最看中的要素。

  不仅如此,霍华德认为咖啡店里不能像酒吧那样有电视,这将干扰客户品尝咖啡的感受,以及交谈议事时的情绪——在当时的漂亮国,几乎所有营业场所都会放置电视,方便人们及时获得资讯或者观看体育、娱乐节目的直播,没有电视的店面不可想象。曾经有电视网看上了星巴克这样一个聚人气的场所,提出付费让星巴克安装电视,播放节目,霍华德果断地拒绝了这个建议。

  一切都是为了营造“第三空间”。

  这几年时间里,李丘泽不止一次让人或委托相关机构,做过市场调研,不仅限于国内。调查的内容虽然庞杂,却也有几个核心,比如——你真的喜欢喝咖啡吗?

  事实上,在国际社会,或者说世界范围内,真正痴迷咖啡的人很少,即便是在现代现磨咖啡的起源地意大利。咖啡与生俱来的苦涩味道,并不被大多数人的味蕾所喜欢,人们大多只是喜欢它香气扑鼻的气味,和提神醒脑的功效。

  当然,咖啡还有一个特点,喝着喝着可能就成瘾了。

  而在我国,那些捧着一杯星巴克咖啡到处走的姑娘们,其实大多数根本分不出不同咖啡的口感和酸度的区别,只要是不太难喝,谁家的咖啡对她们来说都差不多。比起咖啡的味道,舒适的环境对她们更重要。

  她们享受那种小资情调和品味,同时也享受着在她们享受这一切时,旁人给予的品味认同所带来的享受。

  理念化运营赋予了星巴克一种属性,他们卖的是咖啡吗?

  不,他们卖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公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公共起居室。

  在传统社会,亲朋好友的聊天更多会在住宅和餐厅中进行。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就业方式的变化,也给商业带来全新的机会。如今在经济发展向好的任何一个国家,从事传统农业和制造业的人都在减少,更多的人投身于服务业和金融业,大多数人离开乡村,离开工厂,转向城市的写字楼。

  靠脑力工作的他们,佣金变得更多,是高端饮品的主力消费军。

  而更紧张但自由度更高的工作,让人们有更强的需求找一个地方坐下来,聊天、看书或者工作,笔记本电脑的出现让这种行为变得非常普遍。

  星巴克正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