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章 远东的第一滴血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开放的第一代见证人,而且还在华人生存空间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有人分析过,如果没有廉州及后来广西巡抚等官员的支持,马辰在1840年代的移民规模可能会小得多。

  移民规模的扩大,让马辰的北方计划也得以顺利进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马辰对于民众,从来不会强迫。譬如是否去北方,马辰都要求手下对其讲清楚,到了冬天极为寒冷,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甚至是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4月底,差不多半年时间里,都会冰天雪地。

  如果受了得寒,吃得了苦,去北方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那么,这些早期的移民去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能干嘛呢?其实他们在初期要做的事,与在华夏要做的事差不多,伐木、建房、开石、修路,这是最基本的。

  先得给自己弄个窝吧是不是。

  为何不是海参崴而是啥纳霍德卡呢?其实是马辰并不熟悉东北亚的情况。如果说海渗崴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海面上要结冰,要影响通航,那么距离海参崴港只有65海里的纳霍德卡,在最冷的季节里也只会结一些薄冰,对航运的影响很小,基本上可称为“不冻港”。

  而纳霍德卡在1950年之前都只是一个小渔村,在1840年代,只有极少量的几户人家。而这些人家,也是华夏传统的少数民族。

  马辰的人到达纳霍德卡后,并未驱赶这些人家。而是对其经济情况进行了基本调查之后,便开始在周边山头进行大规模的圈地。

  他们的圈地,非常简单、粗暴。

  在一块山头上立一块木牌或石碑,上书“此处向东,为马氏牧场”“此外向南,为马氏农场”之类的字。

  立好了牌子,就走了。当然,最初的100名士兵不是吃素的,他们会持枪巡逻,捍卫自己的土地。

  罗欧这个混血儿的第一次圈地,因为没人意识到其价值,所以十分顺利。纵深一二十公里的地盘,就那样简单地成了马辰的土地。但是,当罗欧等到第二批人员到达后的再次向外圈地,地遇到了俄罗斯人的阻挡,在靠近海参崴的方向,一些俄罗斯人骑着马挥舞着马刀,前业冲击圈地的人。

  可惜,他们的冲击遭到了可耻的挫败。

  数十个骑在马上的俄罗斯人,面对十来个华夏汉民,竟然没给后者造成丁点伤害,就被打下了马来。当然,他们的马也伤亡了一半。

  然后,那些平时多柔弱的汉人,却提着一把手铳,凶狠地走到这些落马而未死的俄罗斯人面前,砰,砰,砰……一枪一枪地,非常冷静地将这些俄罗斯人全部杀死。

  而这时,十来个华人暴发出了兴奋的大笑。

  为毛大笑?

  因为北方公司有规定,但凡作战缴获的战利品,按北方公司50,参与的官兵农民、工人50进行分配。

  这些俄罗斯人的马刀、火枪、战马,以及他们身上的财货、衣服等,都是钱啊是不是。而今天出工的这些人,差不多这一次的奖励,就相当于半年的薪水了。

  在这血与火的年代,啥温良恭俭让,还是让远点吧。华人,需要一点铁血,需要一点战争刺激。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