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4章 行走的工业(1)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万人,而这些青壮,不论男女,都在工地上工。

  城市基础设施,挖“共同沟”,建大马路,建厂,建宿舍,建厕所,植树,或去作坊打工,总之,你只要想干事,就会有事儿干。

  事实上,在一些小餐饮馆子内,里面的员工,多是老年服务员。这些老人,去工地肩挑背扛,估计没那个力气,闪着腰就不好了,但要说在餐馆里洗个菜,洗个碗,那就没啥问题了。

  马辰从游戏中兑换出来的财富,就这样通过各种渠道,流进了每个南华人的腰包。

  不过,这些小打小闹的作坊,也就挣个辛苦钱,想要发财,怕还是要长久奋斗才行。马辰设计的产业理念,几乎很难找到暴富的空子,唯有脚踏实地,认真做事,才能获得成功。

  投机,基本成为不可能。

  时间进入1843年9月,南华自治领的工业化,终于全面走上正轨。

  最先开始建设的南华水泥,从开始施工到现在,已经一年。日产1000吨水泥,年产30万吨水泥,落实到具体窑数上,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马辰选择的水泥窑模式,是1860年左右的水泥生产窑。因为近代水泥出现的时间较短,哪怕就在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此时的水泥也是供不应求,价格奇高。至于生产水泥的设备,则更是昂贵至极。

  但即便这样,马辰也从英国进口了一套水泥生产设备。然后以这个为晃子,在游戏中兑换了一套技术领先20年的设备图纸。

  正确,是设备图纸而不是设备本身。

  南华的技术工人,包括从满清逃亡而来的工匠,就在这一份图纸之上,制造出了崭新的水泥窑。

  考虑到此时的机械化程度较底,这些水泥窑多是蒸汽动力上料、出料人工操作的方式,所以每个窑的容量都不大,以200吨窑为准。

  每个窑的生产流程分别是装料1天,锻炼1天,冷却2天,出料1天,合计5天。也即每个200吨窑,每五天一个烧制流程。

  按照这个数字,日产1000吨,就需要25座200吨水泥窑以每天出料5座的速度烧制,才能实现这个产量。

  而水泥生产厂的进展,也在按照南华这个计划进展着。

  第一座窑,差不多用时3月就建成了第二座窑,用时2月建成,第三座窑,用时50天建成第四座窑,用时45天建成。

  四座窑的成功建成,让南华水泥获得了足够多的经验,然后就是将员工一分二,两座窑同时开建。而到目前,工厂内已经矗立起了16座水泥立窑了。

  而日产水泥,已经达到了500吨的水平。

  水泥厂开始第一炉水泥生产时,马辰从拌料、上料开始,全程参与劳动,直到将第一炉水泥烧制成功,才离开现场。

  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通过现实力量,获得的工业产品。这个历史时刻,怎么记载都不为过。

  然后,马辰在水泥日产量达到500吨时,还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不但亲自参与并致词,还大谈水泥在未来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