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5章 北海新貌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已找不到昔日小渔村的影子。

  自1840年8月北海开建,可以说北海就走上了梦幻般发展之路。各式钢筋水泥建筑物愈来愈多,城市道路愈来愈宽愈来愈好。

  大工厂、小工厂、作坊、港口、饭馆、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各式设施如雨后春笋般从地上冒出。

  在早期的规划中,北海基地的主要工业设施只有北海糖厂、北海纺织厂两个机构。

  现在,北海糖厂已经发展成为“北海糖业集团”。计有红糖厂、纱糖厂、葡萄糖厂、糖果糕点厂、酒精厂、采购部、销售公司等机构,又与廉州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百万亩甘蔗基地。仅北海糖业集团,就有20万人在其中直接就业。

  北海纺织厂,也扩张为“北海纺织集团”。计有棉纺厂、麻纺厂、织布厂、印染厂、成衣厂、特种制服厂、采购公司、销售公司等。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北海纺织集团,总就业人口同样有20万产业工人,而且其中70,是女工。

  除了马辰建立的这两个大型企业集团外,这几年间,在金安的有意拓展之下,桂、粤、滇、黔、川等省的大地主,纷纷与南海合作,在北海建立货栈、码头、作坊、钱庄,这些企业,虽然投资并不大,多者数万两银子,少者甚至数百两银子,但架不住前来投资的人很多,涉及面很宽。所以北海俨然成了西南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大本营。

  重要的是,清朝因为整体税收制度乱七八糟,对于真正的巨商、大商,他们那点税率是唯不足道的。而金安又以其强大的安保力量保证这些人的财富安全。在北海几年,不要说杀人越货,就是普通抢劫都很少。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马辰特别注重打击各种犯罪,二是马辰借助圈地游戏,兑换了很多越时代的监控设备。

  也因为如此,这些西南华南的地主们,感觉自己投入与收入之比达划算,一般情况下,每一百元本钱,一年都能赚到30左右的利润而与马家合作的企业,其年赢利更是高达40以上。

  当然这是主流现象,也有赚不了这么多钱的,甚至亏本的。不过不管赚钱或是亏本,都是东家自己经营的结果,从北海的产业环境来讲,那绝对是非常好的,是大清第一好的投资之地。

  文学影视作品里,总喜欢把地主资本家写成“反派”,写得十分愚蠢。然而,真正愚蠢的人,能够成功地挣到大钱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北海投资,大多数项目回报都十分良好的情况,这些地主自会比较。

  在大清国买地,无论好地坏地,其年度最高回报率,只有10左右,甚至更低。譬如一亩水田,在南方每亩大约需要2030两银子本钱,以25两为例,将这地租给别人种,亩产500斤稻谷,地主收50的租,可以收到250斤稻谷,其价值在225两之间。

  但问题在于,你哪怕有银子想买地,以普通手段也难以买到。

  因为对于其他地主或自耕农而言,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除非难以为继,除非遇到意外情况,想要圈地是非常难的。

  这也是华夏传统地主,家里窖了很多银子的原因。如果可以,他们肯定不会窖银子,而是会买成地。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