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4章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_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一个人物,才会推动了这件事的发生。

  现在林灵素面对的是新朝新皇,顿时只字不提老子化胡,专讲正统传承。

  配合上他的样貌风度,就算是再平平无奇的话,都能让人觉得有理,更何况这番言语本身也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新君立朝,总喜欢追求正统,正是投其所好。

  但李彦只是听听。

  他想要的,并非佛教融入后所产生的种种矛盾,而是解决的办法。

  提出问题,是一件好事,但提出问题后能加以解决,哪怕是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才是真正值得重用的人才。

  而很多时候,提出问题后,不仅没有解决的办法,反倒是越做越糟,比如历史上的那次“宠道灭佛”。

  如果林灵素提出的,还是类似的法子,就可以由哪里来,回哪里去了。

  等到这位的夷夏正统论说完,李彦发问:“如道长所言,若有这种种弊端,如何改之?”

  林灵素从袖中取出一物:“入京得闻龙章凤篆,贫道的浅见,早已抛之脑后,正胡佛之策,全在其上。”

  内侍呈上,李彦翻开,目光一亮:“洒脱飘逸,大气自然,好字!”

  然后又莞尔一笑:“内容一字未变,将《僧侣考选详规》誊写一遍,道长所见,便是如此?”

  林灵素道:“君上聪明神武,天纵之资,惩宋政废弛,治尚严峻,诏诰命令词,怀济世安民之心,洞达物情之念,贫道拙见,所差远矣,自当依法,然……度牒巨富,利利相护,恐各地多有欺瞒之举!”

  理论讲完,吹捧的同时,开始转为实际。

  原著里鲁智深怎么上五台山和大相国寺当和尚的,就是靠的一份度牒。

  这方面很写实,度牒能免税赋,去徭役,脱人命官司,十分的珍贵,私卖早已成为了一份产业。

  唐朝是如此,宋朝更熟练,发现民间禁绝不了,那怎么办呢?

  朝廷自己卖!

  北宋官府在缺钱时期,就把度牒当成赚钱工具,比如苏轼担任杭州知州,因为办公地点破旧,要把屋子修好,需要四万余贯钱,地方财政不肯出,他就上了一道奏本《祈赐度牒修廨宇状》,“乞支赐度牒二百道,及且权依旧数支公使钱五百贯”,用卖了度牒的钱,来修衙门的办公居所。

  北宋是偶尔卖,南宋是一直卖,由于钱币贬值特别快,在当时民众看来,度牒更加靠谱,当作金银来储备,连宋孝宗给宋高宗送礼时,礼单里面都有“度牒一百道”,俨然成为硬通货币,后来更当作军费来源,“以度僧牒千给四川军费”“鬻田及卖度牒钱六十三万缗助军用”,实在离谱……

  现在原为北宋末年,其实民间已经到了那个地步,如今的度牒价格,大致是两百贯到五百贯不等,看各地行情,形成一道完整的产业链,在里面伸手捞钱的,也不止佛门,还有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