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章 文艺青年_误上幽灵船的我被迫当了船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容也完全不符合要求。

  叶芝呢?他的情诗倒是出名,只是从题材和内容上不太符合我这个青葱岁月的孩子。”

  啃着笔杆的凃夫十分纠结,想了许久倒不是写不出来,而是脑子里的东西记得实在太多太混,一时纠结决定抄哪篇。

  毕业后这些年里,光是为了生存便要拼尽全力,更别说接触那些只有学生时代才喜欢的东西。

  “等等,那首一定很合适。”

  凃夫冥思苦想好半天,想到了一首他在年少时爱慕着某个女孩,有口难言,只能偷偷发在博客上发的那首极度闷骚的诗歌。

  这首诗不知代表着多少文艺青年压抑在内心却始终张不开嘴的爱恋,相当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少年。

  几乎是他那个时代每个文艺青年都朗朗上口的必背诗歌。

  想到那首诗,最先是一个白发长须的老头身影逐渐在他脑海里出现,同样是文学大咖,还拿过诺贝尔奖,咖位绝不算低。

  如果在他那个时代挑选出毫无争议的文豪,一定有这位一个名额。

  “决定了,就是你。”

  决定之后他便不再犹豫,原先怎么都挥不动笔的手,快速在纸张上划过,他飘逸的字体不带丝毫停留。

  靠记忆倒是回想不起完整的诗句,但凭本能在纸上快速略过,也不自觉的念出后面的诗句。

  瞧见凃夫前后的反差,几人都忍不住想打量起他的大作,可惜凃夫的速度太快,完全不用思考一气呵成的写完。

  落笔的瞬间便合起了试卷,他完全是靠肌肉记忆迅速将那首诗完整的默写下来,即便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也一笔带过。

  也差不多过去小半个小时,其余参赛者的诗歌作品也一一作答完毕。

  这样的比赛对人文社科院的学生来说并不算难。

  尤其是热情奔放的哥廷哈根大学,最差都是中产阶级出生,从小对诗歌、乐曲这类高雅的爱好耳读目染,有天赋的学生不在少数。

  前五分钟有思路的基本都写完了,若是一直想不出来的直到最后也写不出来。

  幸好,只需要从团队中中挑选两份质量上佳的作品,然后直接递交给主办方即可。

  这时,艾琳娜·魏玛率先提议,“不如我们先相互检查,然后选出质量上佳的两篇优先递交上去。”

  见大家都没有意见,也趁着这个机会,魏玛小姐不经意的拿过凃夫刚刚的答卷,装作因为是执行公事的原因才去赏读。

  这是一篇较长的诗歌,跟她那篇用词反复斟酌,显得生涩的诗歌完全是两种风格,每个篇章都简朴而整齐,文字中带着凄美和淡淡的伤感。

  全篇没有特别的隐喻,但每句话每个字都蕴含着强烈的个人情感。

  全篇读下来令人动容,倍感遗憾。

  “卡佩先生,不如把你这篇就交上去吧,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作品。”

  魏玛小姐沉默了一下,将这篇诗歌轮流交给其他几人观赏。

  “咦,这是你写的?”

  “很不错的作品,甚至不亚于很多成名已久的诗人。”

  “我猜这首诗对在场不少人的轰动一定不亚于电灯。”

  在看过之后无论是公子哥戴维,还是史学少女贝拉,在快速浏览过这篇作品后,自小培养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同时意识到这是篇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克兰和戴维更觉得遗憾的是,如果这篇拿给他们,这会儿大概都勾搭上文学系的少女了。

  这样的作品用来比赛,实在令他们觉得很遗憾。

  经过几人的一致商量和比较,最终还是由魏玛小姐将她和凃夫这两篇诗歌递交上主办方的老师。

  “你好,我们是密大人文社科学院的学生,这是我们小组要递交的作品。”

  “密大的人文社科院?”

  接手的老师轻松笑了笑,这个项目主要是两校人文社科院之间的比拼,恰好两家高校这方面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专业,比试起来倒也有趣。

  他随手瞄了眼题目,其中一首是名为艾琳娜·魏玛的《一滴泪》。

  这首的诗歌先不谈质量怎么样,光是魏玛这个姓氏就足以值得拿满分。

  于是他将目光瞥向另一首,那是首标题很长的名字,题目简朴又意味十足的诗歌作品。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凃夫·卡佩。

  ps:大家猜到这首了吗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