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八五章 合作的想法_超级大酋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关于骡机和水纺机的来历,石熊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想到了。

  因为有关于骡机的事情当时对他影响很大。当年他上高中学历史的时候,对于这种具有里程碑式的纺织机也是产生了兴趣,后来他专门询问了历史老师,历史老师告诉了他骡机的研发过程。

  塞缪尔克隆普顿的经历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史,被历史老师狠狠地灌了一大碗鸡汤的石熊从此也开始发愤图强,goodgoodstudy,daydayup!

  然后石熊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走出了大山,走出了那个小县城,考入了心仪的大学,最终变成了一名“城里人”。

  而且后来工作后,博物馆中还保留着一台清末时期的骡机和一台水纺机。123。他对这玩意儿就了解的更深了。

  纺织业尤其是纺纱业在这个时代可是绝对的朝阳行业,而且其中蕴含着巨大无比的利益,这一点,来自于未来的石熊自然是无比的清楚。

  早在1730年,英国人约翰凯伊就发明了飞梭,这让织布的效率成几十倍的增加,结果导致了市面上竟然没有棉纱可用。

  毕竟在那个时候珍妮机发明出来之前,所有的纺纱机都是那种单锭手摇纺纱机,效率极其低下。

  所以。/

  尤其是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这一点其实挺适合印第安人的。

  只是石熊自己也知道,要想在新大陆大力发展纺织业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最起码在最近二十年之内是甭想了。

  在整个北美大陆统一之前,大规模的发展纺织业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这个时候棉花在北美的种植面积也并不大,只有在英国人建立的十三个殖民地的南部才有种植棉花。

  没有大规模的棉花种植,那么大规模的推广纺织业也就无从说起。

  对于没有信心在新大陆推广纺织业最关键的是一点就是北美印第安人的懒惰。

  虽说纺织业对于知识的要求没有多么高。赫墨现在欧陆许多家庭作坊的妇女甚至都是文盲,但纺织业是一项需要耐力和坚持性的工作。

  后世那些纺织工厂中的纺织女工,哪个不是连轴转的?四班三运转那是常态,四班四运转甚至是三班两运转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一般人真心吃不了那种苦。

  虽然石熊很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北美印第安人太懒了。

  不仅懒,而且还没什么长性,绝对和非洲的黑哥哥黑姐姐们有一拼。这一点早就已经被证实过的。

  所以对于在北美大规模的推广纺织业,说实在的石熊心里真是一点底都没有。

  可这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又确实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如果要是这么放手,说实在的石熊自己都有点舍不得。…。

  所以石熊才试探性的问一问汉克少校,看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