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九章 一点微小的工作(均订加更)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奇的问道:“陛下是怎么想到勋军这个制度的?臣越琢磨越感觉到此法甚是巧妙啊。”

  勋军,或者说军官队,到底哪来的?

  其实是仿照三湾改编里的例子,但是朱祁钰并不是教条主义,他对三湾改编持有一种方法论的观点。

  勋贵们为大明立过功,为大明流过血,他们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那是建立在祖上为大明开疆拓土,为大明毁家纡难的。

  但是勋贵子嗣军纪败坏,偷惰不奉诏习骑射、不朝、逢迎赌博之相师,醉醲饱鲜之是尚,忽军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等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如何让勋贵,及这些勋二代、三代们,为大明发光发热,而且还不出现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局面呢?

  最主要的是,不能让天下武人们寒心,为国毁家纡难,皇帝却薄情寡恩到刻薄,那就不妙了。

  其实之前石亨和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輗,争的不就是待遇和权势吗?

  朱祁钰的勋军,其实归根到底,自然是荣养二字了。

  通过军校五项六考大评之后,你能带兵,那自然是为大明发光发热,英国公一系、黔国公一系,到了明末也有很能打的呀。

  如果勋戚们,无法通过,那就领个空衔儿,吃点俸禄就是。

  毕业证全都有,带兵打仗不行,就老老实实的当米虫。

  这样未来会出现一批非军队出身,但是却是百户、千户、指挥同知、都指挥、指挥使、左都督、右都督的虚衔勋戚来。

  和后世类似于非军队出身的少尉起步,却有军衔,就很像了。

  “朕自己琢磨的。”朱祁钰乐呵呵的说道。

  于谦眨了眨眼,又挠了挠头,陛下这话,讲的已经很明白了,就是不想说,到底是从何处得来的。

  于谦不信是朱祁钰自己琢磨出来的,包括前面匠爵法、农社法。

  他思前想后,总觉得陛下身后有高人!

  就是这样,绝对有高人指点!

  陛下在监国之前,就是个普通的王爷,还是个庶出子。

  每年俸万石,折来折去能领三千石,就是不错的了,除了府上的校尉和典簿,根本养不起人的。

  这些政令,在于谦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甚至经过了很多年探索才可能出现的的政令,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被陛下说出来了。

  那陛下背后能没有高人吗?

  王直吗?那个看到锦衣卫左都督马顺死在奉天殿上,吓得双股乱颤的吏部尚书王直,能想出这种政策?

  胡濙吗?胡濙最讨厌离经叛道了,他是礼部尚书,最喜欢的就是举着礼的大义念经了,陛下最讨厌念经还念不明白的人了。

  陈循吗?那个永乐年间的状元郎,处理文札的确有一手,但是也就有一手了。

  他难道这么些年,都在装?但是一个腐儒,没有什么地方治理经验的人,也不像是能拿出匠爵法、农社法、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