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这是我交的保护费_大荒蛮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胎巨弓,拉弦试力。

  松弦之际,轰颤颤的绷出一声雷鸣巨响,叫人一点都不怀疑,弦上有箭,肯定射得石崩山裂。

  陈寻不管宗桑兴奋得跟个小孩子似的,他捧着兵甲、帛书,走回窝棚。

  他拔出乌鞘刀,青峰刃长三尺,迎着从窝棚墙隙里洒进来的月光,散射凛然寒光。

  不知哪种铁料铸就,乌鞘刀形看着一点都不笨拙,刀形通直流畅,掂在手里却足有三四十斤重;坚硬的铁柞木,也是斫劈即断。

  陈寻暗感要是这次进山,能有这么一把乌鞘长刀在手,与青眼雕搏杀,绝不会这么狼bèi。

  铁胎巨弓,拉弦需一千斤力。

  陈寻如今拉开铁胎弓,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弦张如月之际,就觉得背脊部的筋肉给极大的抻开,暗感张弓练筋练力,这话真不是白说的。

  陈寻此时两膀子有两三千斤的气力,但连续将铁胎弓满弦拉开五六次,也有筋肉酸麻、难以为继之感,心想大概只有宗桑、南獠这样的上阶蛮武,才能不受限制的,在最短时间里将满满一壶铁箭射出去吧?

  也亏得魂祭兽筵所食的乌鳞狡精纯血肉,叫寨中蛮武实力大增,不然也找不齐人能用这些铁胎巨弓。

  然而比起这些兵甲,更叫陈寻珍惜的,就是换下的那十卷《沧澜杂录》。

  《沧澜杂录》,自然不是什么玄功秘籍,记录的都是涂山以西的沧澜地理风物。

  陈寻叫六臂巨魔携来这方天地,一直都没有能力走出百里方圆。

  乌蟒部虽然有些兽皮书,但蛮文记事十分简陋,就连博闻多识的巫公宗图,见识也局限在蟒牙岭周遭。

  陈寻还是在得到青木道人所著的《道蕴残解》之后,结合此前的帛书《西荒经》,才对这方天地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不过《道蕴残解》,更多记录的是青木道人与云洲修者讨论筑基修练的手记,对云洲、对西荒、对沧澜的描述,也只有寥寥数笔。

  而这十卷《沧澜杂录》,从山河地理形貌、部族城寨、渔猎耕牧、甚至诸部族所修蛮武种种,都有较为详尽的介绍,甚至可以说是一本沧澜的简本百科全书。

  这对最终还是要走出蟒牙岭、想到更深刻认识这方天地的陈寻来说,《沧澜杂录》就显得极为珍贵。

  蟒牙岭以北的荒山野岭里,生存大小五六十个部族。

  小者,千余族众;大者,万余族人。

  还没有哪个部族,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称雄北山,叫其他部族降服。

  没有天蛮问世,对蟒牙岭北山大小部族而言,除了族众多寡外,决定实力的关键,还要看部族内开悟蛮魂的中上阶蛮武的数量。

  黑山部,族众多达五千余,在蟒牙岭北山已经是大部族,但将古辰、古护算上,开悟蛮魂的中上阶蛮武,也就二十人。

  深山溪谷一战,两名中阶巅峰的蛮武一死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