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功成身退_四合院我竟然穿越成阎解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蛮之地,大周依然没有什么占领的兴趣。

  热带雨林的气候,还是不适合汉人生存。

  大周连自己的领土,岭南都开发不了,完全无力占据更南的交趾等地。

  官员连岭南都不愿意去,让岭南发展成了大周贬官流放的集中地。

  更南方的化外之地,大周也就没有官员愿意去。

  官员和百姓都不愿意去,也就说不上实际控制。

  想要扩大领土,还是要一步一步的来。

  开疆拓土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不是跑马圈地占领住,就一切oK的事情。

  都代表着后期的巨大投入,现在的大周,已经占领完附近的膏腴之地,没有向外开拓的动力。

  没理由自家的好地都没种完,就非要去种别家的荒地。

  之后的话,盛长柏为相的主要重心,还是发展内政。

  其实也就是管理好朝廷的六部。

  吏部是朝廷最重要的一部,人是一切都根源,不管什么事,都是人来做。

  设置更为严格的监察制度,监察人员不说配置到县一级,起码也要配置到州一级,盛长柏设置想对标现代的纪律,考虑到地方上没几位官员,太不现实,才作罢。

  六部之中排名第二的算是户部。

  户部除了管理户籍那些事,主要要做的其实还是财政,财政就是开源节流。

  进一步解决大周的冗员,以前都是解决别家的冗员。

  现在要解决的是赵家的冗员,赵家这些对国家没有贡献,还吃着国家财政的人,也太多了一点。

  不用去想,也知道随着国家安定,老赵家的人口又会有一个爆炸式增长。

  没有异族帮老赵家解决人口过胜的问题,只能大周自己解决。

  减少外戚的荫封是一方面,另外的就是让老赵家的子孙,脱离国家财政的供养,自谋生路。

  放开对赵家子孙,从政从商的限制。

  这种事情,赵家人有不愿意的,也有愿意的。

  跟皇帝血亲越近,封赏越厚,越舍不得脱离国家财政。

  和皇帝血亲越远,封赏越少,有的都不够自家生活,又被限制住了生计,更希望能获得自由。

  定下之后,除了特殊情况之外,基本上也就皇帝的五服以内,能够享受财政供养。

  人数算是在可控范围之内。

  开源的话,盛长柏还是盯上了海贸,从别国掠夺资源,供养大周。

  众所周知,大周以东,有一个岛国,国小民弱,但银山银矿最多。

  盛长柏也就派船派兵出海,支持岛国内乱争斗。

  通过军事,贸易,军火,各种手段攫取岛国的金山银山。

  然后就是礼部,礼制方面,不好更改太多,这是文臣限制皇权的武器。

  能改革的还是礼部负责的科举,科教兴学,大兴教化自然不用说。

  盛长柏也在其中夹带自己的私货,继续增大科举里面,数理化的比重。

  为大周埋下一份科学的种子。

  第四个兵部,从大周没有边患开始,大周的军队,就可以从走量,转为走质。

  走精兵路线,提升军队战斗力,减少军队的开支。

  大力发展耗费最小的民兵制度,使用民兵乡勇维护地方治安。

  第五个是刑部。

  大周的司法,其实还是执行的还不错。

  各种律法条例,各种刑侦手段,其实相比前朝都有不小的进步。

  但盛长柏还是支持修订了新的律法,查漏补缺,去芜存菁,帮着大周修订更完善的律法。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