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6章 局域网_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6章局域网

  某国国防部为了保证本土防卫力量和海外防御武装在受到第一次H打击以后,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存和反击能力,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分散的指挥系统。

  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并且这些点之间,能够绕过那些已被摧毁的指挥点而继续保持联系。

  此国国防部大力支持联网的研究,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该国在JS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

  最初连接了15个节点共23台主机。

  到1972年时,网点数已经达到40个,这40个网点彼此之间可以发送小文本文件。当时称这种文件为电子邮件,也就是我们现在的E-mail。

  随着网络的使用和深入研究,在1973年,才出现了TCP/IP协议。

  李国成没有想到,他一个无心之举,居然也引起华夏军方的关注,而且出发点是如此的相似。

  沉思了一会,李国成准备采用一个过渡方案,先积累应用经验,然后正好留出时间进行TCP/IP协议的开发。

  当然,思路可以借鉴,但是名称肯定不能再叫TCP/IP协议。

  “九州互联”一个词冲入李国成的脑海,九州古代是华夏的称呼,也可以指世界各大州。

  想到这里,李国成开口说道:“我这里有一个过渡方案,通信协议相对简单,速率可以达到500Kbps,距离1公里没有问题。

  最终方案通信协议相对复杂一些,通信速率应该可以达到10Mbps。但是现在只是个思路,需要时间研究,具体交付时间不确定。

  使用过渡方案的好处是,可以积累使用经验,发现通信中的问题,我们一起修改,直到最终满足实际使用。然后把所有经验直接移植到最终方案”。

  李国成一口气说完了他的思路,等待着他们的结论。

  三人低头商量了一会,马建民开口问道:“1公里是最远通信距离吗?有没有办法延长?”

  “噢,我没有说明白,我指的一个小局域网最大是1公里,如果通过中继器,这个距离还是可以延长很多。理论上可以无限长”,李国成回答道。

  仨人互相对视一眼,满眼都是喜色,低头商量了一小会。

  “那太好了!我们选择过渡方案。但是有个建议,预埋电缆一定要考虑预留最终方案的电缆”,马建民说道。

  李国成只是沉吟一会,“可以考虑设计通用电缆,到时只需要替换中继,电缆不用动”。

  “那就更好了,就这么定了,先上过渡方案”,马建民开心地说道,都没有征求其他二人的意见。李国成明白,马建民是带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