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8章 首届‘华夏成果奖’_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8章首届‘华夏成果奖’

  在小一和小二的帮助下,稿件的审核已经不是问题。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篇文章能够入围任何一个奖项。

  获奖的标准非常严格,只说几个关键词:行业变革、贡献、突破。

  评奖的遵旨是宁缺毋滥。

  评选采用保密原则,每年1月1日公布,1月15日颁奖。

  时间过的飞快,在评选中发现所有投稿基本不满足评奖要求。

  评审协会经过讨论,觉得有5项发明可以作为第一年的华夏成果奖: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激光干涉仪和高倍率字形信息压缩技术。

  为了匹配这些重大发明,评审协会召开了扩大会议,扩充两个奖项:生物学和科技发明。同时取消了文学奖,原因非常简单,这个奖和矛盾奖重合了。

  之所以增加科技发明,目的就是想鼓励华夏的科技发明。

  本来光刻机、操作系统、S镜头、i1CPU可以参选,但是李国成拒绝了,避免让外界认为,华夏成果奖是龙华科技的专用奖。

  1、杂交水稻:

  1973年,在袁隆平的带头下,终于完成了水稻杂交“三系”配套的创举。

  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彻底推翻了西方学者几十年来关于“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断语。

  1974年以后杂交水稻技术得到全国性推广,仅1974年至1978年,中国的水稻单产从三百公斤提高到六百公斤。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因袁隆平和他的课题小组研究成果,为中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2、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与天然胰岛素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并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本质的征途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被誉为我国“前沿研究的典范”,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

  3、青蒿素:

  青蒿素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我国获国际社会承认、在国际医药界最有影响的两个药物之一。

  以青蒿素为主的联合疗法治疗疟疾,3天就可见效,较传统氯喹疗法减少了4天。临床应用30多年来,尚未发现疟原虫对其产生耐药性。

  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4、激光干涉仪:

  袁亮教授发明的激光干涉仪,以激光为光源,构成一个具有干涉作用的测量系统。

  激光干涉仪可配合各种折射镜、反射镜等来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