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节 国会(一)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隆武元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众人期盼已久的隆武朝第一届国会正式在东角门外的文渊阁正式召开了。为了让国会能容纳下足够的议员与旁观民众,文渊阁在原有的基础上被彻底整修了一番。工部为此拆除了许多不必要的装饰与隔墙。一改中式建筑空间利用率低的缺陷使得整个文渊阁变得异常的宽敞与明亮。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大概就要属文渊阁的回音系统了。由于目前科学技术有限,如何让发言者的发言在没有麦克风和音响的情况下传达到在座的每个议员的耳中就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过这次工部让孙露再次见识了古人的智慧。在方以智和冒辟疆的共同努力下工部效仿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声石、对话石的原理设计了一套奇特的回音系统。这套回音系统能让站在演讲台上的发言者的声音清晰的传递到文渊阁的每一个席位上。为了证实其实用性孙露还亲身体验了一番这种奇妙的感觉。结果,效果好得令人称奇。就连一同协助改建的西洋传教士都不得不感叹于中国建筑师在建筑、物理、数学方面的高超造诣。赞叹这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不过方以智和冒辟疆对这样的评价可不敢苟同。由于设计整套回音系统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工时紧迫。结果在装饰上只好“偷工减料”了。因此两人对文渊阁的装饰都不满意,认为这只是一个半成品。在他们的印象当中文渊阁是召开国会的地方,是皇帝接受百姓请愿的地方。应该更庄严,更有气派才是。这样才能显示出天朝的威严。对此,大概是同那几个传教士一样没见过什么世面,孙露倒是觉得装饰得差不多了。文渊阁在功能上的已经十分完美了,没必要再吹毛求疵。毕竟那是需要花钱的。可就在这次的国会之后那些国会议员也觉得文渊阁寒酸了些,同他们的身份不符。结果主动向工部捐款强烈要求整修文渊阁。方以智当然毫不客气的收下了这笔钱继续完善他的作品。于是文渊阁在艺术上和功能上逐渐的趋于完美甚至替代了皇城成为了京师新的标志。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新生势力对皇权的一种挑战。

  然而文渊阁是否庄严华丽并不是这些个国会议员最关心的事。他们最热盅的是在这里召开的国会。因为在文渊阁中这些在野的国会议员将有机会直接面圣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可是无上的光荣啊。甚至可以说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当然他们也清楚的知道真正能决定是否采纳他们意见的人是站在皇帝背后的首相大人。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国会。一切的一切都是由那女人造就的。能否吸引首相大人的目光才是最重要的。

  此刻坐在休息室里的顾炎武就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