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三章 剪羊毛王公开财路 窥资源沙俄又探手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从蒙古高原上刮来的强风呼啸着掠过一望无际的草原,给人们带来的丝丝寒意,亦送来了春之神的迅息。高地上赫然耸立着一座黑色的堡垒,与一旁洁白得犹如积雪一般的蒙古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头上一个年轻的军官正双手包臂,以冷峻的目光观察着周围方圆百里的情况。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人们很难将这个皮肤黝黑,眼神锐利的青年,与数年前江南花前月下的那个唇红齿白、面若银盘的美少年联系在一起。草原上的疾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将夏完淳身上残余的书生气吹得一干二净。

  毫无疑问,比起花团锦簇的江南来,草原上的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驻守库布勒哲库堡的夏完淳,既不晓得那逐渐流行与南京上流社会的抽水马桶,也没听说到有关海外金山的传奇故事。陪伴他的只有苍穹、草原、以及每日例行的操练与巡逻。掐指算来他来库布勒哲库堡一年有余,除了写过四封家书回去外,便再也没有同家人有过任何联系。无法对父母敬孝道,固然让他觉得愧疚。可草原上太平无事的气氛却更让他觉得焦躁。

  当初夏完淳正是怀揣着封狼居胥的豪情壮志,主动要求来调来辽东的。可而今自己来库布勒哲库堡已经一年多了,别说是马踏匈奴,就连周围部落间的小摩擦都少得可怜。早年依附东虏的蒙古科尔沁部王爷更是在去年亲自向朝廷纳了贡,称了臣。这一举动让中华朝不费一兵一卒便收复了整个科尔沁草原。而草原上各部落间的头人们似乎也极其顺从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没有反对者,自然就不会有战事。

  夏完淳很快就发现这里的蒙古人也像中原普通百姓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的种地,放牧的放牧。而他所在的库布勒哲库堡与其说是要塞,不如说是个驿站、集市更为确切。几乎每天都会有来自各地的商贾、牧民、农民来此交易。茶、盐、糖历来都是这里最古老的硬通货。牧民们没有茶不能解荤腥,没有盐就更不可能生存。而那些来自关内来的商人们在给草原带来生活必须品的同时,亦在汲取着草原上最为洁白的“金子”——羊毛。

  或许是处于关内纱荒持续不断的原因,关外的羊毛价格也随之疯长了起来。据说如今在关内不少地方三斤羊毛的价钱比一头羊羔子还要贵。库布勒哲库堡地处偏远,羊毛虽还未为涨到如此离谱的价格。可比起早些年来的价钱那可真是翻了不止一倍有余。巨额的利润不但驱使越来越多的商人出关收购羊毛。更让蒙古各部落的王公们各个将羊毛看得比金子还重。而在他们当中赚得最狠,最多的人,莫过于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了。

  原来,那日吴克善在南京纳供归来后,不仅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