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3章:均州之行_蓉大爷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法诸大秘文》云:龙变梵度天,北方之天,四种民天之一,在无色界之上。

  其色赤,太虚之景,灵宝之宫,下应西方娄宿。

  又《武当图记》:五龙顶一峰,上应龙变梵度天,北方五气龙君居之。

  今均州之南三十里有村,名曰乐都。传云:此古静乐国。村之东山下,古陵数冢。

  耆旧相传云:静乐国王之茔。又《风土记》:均州上古之时,即有麇之国,谓人民朴野,安静乐善,虽曰麋鹿,犹可安居。

  又《仙传》称:黄帝降生于有熊之国,赤帝降生于厉山氏之国,玄帝降生于静乐之国。

  盖为玄帝神功圣德,万物悉资润泽发生,不欲以有麇之国称之,而取其人民安静乐善,易之曰静乐,可知矣。

  切观均州风土,太和之水,湾环百曲,神仙窟宅。考之古史《仙传》,静乐国即均州,无疑矣。

  刘道明在此不惜笔墨、引经据典而又兼民间传说,其根本意图有三点:一是阐明“静乐”一词的文献依据及其丰富的内涵;二是论证“静乐国即均州”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三是为“玄帝降生于(武当山下的)静乐之国”制造舆论影响,以期达到为宗教服务的目的。

  但是他所引用的《灵宝大法诸大秘文》、《武当图记》以及《仙传》等文献,多是善信羽流为抬高本山地位、完善玄帝信仰体系而杜撰和虚构的,至于“耆旧相传”更是不足为据。

  惟《风土记》所载较为可信,因古有“麇城”,“在今湖北郧县内,春秋时为麇、庸二国地,后属于楚。《左传》文十一年:‘楚子伐麇’即此”。均州与郧县相距不足百里,故称“有麇之国”。但是文中所提的“麇”并非“麋鹿”,“麇”即獐,而“麋鹿”俗称四不象,实为两种动物,这或许是《风土记》作者的笔误。

  静乐国原为“奎娄之下海外之国”,按星图分野,奎娄二宿主鲁、徐州。

  刘道明之所以提出“静乐国即均州”的观点,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从六朝唐宋以来发生过多次的佛道之争,到元代时,随着全真道的极盛而又日趋激烈。1258—1281年,在持续了近三十年的争论中,全真道惨败,大量的道经遭到焚毁。

  武当山是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动点,这里的道教徒对于这场论争自然是铭心刻骨、记忆犹新的。

  《总真集》中,作者将武当道教供奉的主神玄帝的出生地由海外仙国移到了武当山下的静乐国,将武当胜迹与玄帝修炼的传说联系起来,使玄帝的神迹,在武当山都有一一对应的实物、实景,这就反映了作者固守中土文化的心理和强烈的本山意识。

  正是因为《风土记》中有“安静乐善”之语,为刘道明动迁“静乐国”提供了可资编创附会的文字

  请收藏:https://m.dd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